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一)陆生生态:本项目施工期对陆生生态影响主要来源于陆上施工产生的废料焊渣等,其中富含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施工时应注意采取防护隔离措施,最大程度减少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环境。 (二)水生生态:本项目施工期对水生生态影响主要来源于海上施工产生的悬浮物,会随着施工期结束而基本消失。项目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安排执行,尽量缩短悬浮物对水生生态的作用时间,使受影响海域的水生生态尽快恢复平衡。 (三)地表水环境。本项目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海上施工产生的悬浮物、施工船舶含油污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项目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安排执行,尽量缩短悬浮物对水生生态的作用时间,使受影响海域的水生生态尽快恢复平衡。施工船舶含油污水禁止排海,应统一收集,送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禁止排海,应统一收集,由城镇污水管网至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四)地下水及土壤环境。本项目施工期对地下水及土壤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陆上施工产生的废料焊渣等,其中富含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施工时应注意采取防护隔离措施,最大程度减少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环境。 (五)声环境:本项目施工期对声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电焊机和船舶发动机,排放方式是短期的、间断的、无组织的,会随着施工期结束而消失。项目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安排执行,尽量缩短对声环境的影响时间。 (六)大气环境:本项目施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电焊机废气和施工船舶尾气,会随着施工期结束而基本消失。项目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安排执行,尽量缩短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时间。 (七)固体废物: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废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禁止排海,应统一收集,送城镇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 二、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一)陆生生态:本项目营运期对陆生生态影响主要来源于游客活动。景区内应设置环保宣传物料或通过广播进行环保宣传,增强游客环保意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有害行为。 (二)水生生态:本项目营运期对水生生态影响主要来源于游客活动和海上游乐设施营运。景区内应设置相关宣传物料或通过广播进行宣传,引导游客在限定的空间内活动,避免扩大对水生生态的影响。海上游乐设施应限定营运时间,营运结束后应统一转移至陆上存放,避免长时间影响水生生态。 (三)地表水环境:本项目营运期对地表水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燃油动力设备含油污水、游客和营运人员的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禁止排海,应统一收集送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生活污水禁止排海,景区内配备有卫生间,连接城镇污水管网至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四)声环境:本项目营运期对声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游客活动。应限定景区营运时间, 避免长时间产生噪声。 (五)大气环境:本项目营运期对大气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海上燃油动力设备尾气。项目区域空间开阔,空气交换条件良好,且设备尾气排放量较少。应限定设备营运时间,避免长时间排放。 (六)固体废物:本项目营运期产生固废主要来源为游客和营运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禁止排海,应由环卫人员统一收集,送城镇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