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废气处理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本项目运营期废气主要为生物安全柜使用时产生的气溶胶废气,试剂取样、配制、试验样品前处理、消毒等操作时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废气、氯化氢,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恶臭气体。 项目采取的废气防治措施如下:项目生物实验均在二级生物安全检验室和二级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均为负压设计,气流在生物安全柜内实现“侧进上排”,杜绝实验过程产生的气溶胶从操作窗口外逸,废气经生物安全柜自带的高效过滤器处理后通过无组织排放至实验室内;项目实验室内天花板设有紫外线消毒灯,在不工作时间进行紫外线消毒;病理区域、PCR区域的实验室有机废气、氯化氢收集后经高效过滤措施处理达标后通过20米高DA001~DA009号排气筒排放,微生物前处理室、粪便分析室、病例预留室有机废气、氯化氢经风机收集后经活性炭吸附处理达标后分别通过20米高DA010(微生物前处理室)、DA011号(粪便分析室、病例预留室)排气筒排放;污水站采取全密闭一体化设施,少量臭气无组织排放。 项目实验过程产生的有组织排放废气非甲烷总烃执行《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排放标准》(DB44/2367—2022),氯化氢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厂内无组织排放非甲烷总烃执行《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排放标准》(DB44/ 2367—2022)表3限值;污水站无组织排放的氨、硫化氢、臭气浓度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3污水处理站周边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报告表分析,在做好报告表提出的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后,对附近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造成的影响较小。 (二)废水处理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本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为员工生活污水、实验室废水。实验室废水主要包括纯水制备系统浓水、高压灭菌锅更换废水、实验器具清洗废水、地面清洗废水。 项目采取的废水治理措施如下:企业自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为5立方米/天,处理工艺为“化学混凝处理法+臭氧消毒”,废水经处理达《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预处理标准及茂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水质净化厂进水指标较严值后,通过园区管网排入园区水质净化厂进行深度处理后达标排放,最终排入澳内海。 报告表分析,在做好报告表提出的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后,对项目附近的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大。 (三)噪声防护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本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由实验仪器、机泵、风机等运行产生。 项目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如下: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对高噪声设备采取减振措施、风机布置于设备间,日常加强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 报告表分析,在采取上述噪声防治措施后,项目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3类标准,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大。 (四)固体废物处理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本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一般固废和危险废物。一般固废主要包括废包装材料、废反渗透膜,危险废物主要包括废样品及检测废液、生化及免疫实验加样针清洗废液、废试剂盒、废弃一次性实验用品、废弃防护服、废过滤器、废试剂瓶、实验器具清洗废液、废紫外灯管、废活性炭、污泥。 项目采取的固废污染防治措施如下: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一般固废中的废包装材料外售回收单位处置,废反渗透膜由纯水系统安装公司负责更换并回收;危险废物分别密封,暂存于一楼东面17平方米的危废暂存间,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报告表分析,在做好报告提出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后,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大。 (五)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主要环境影响 本项目主要风险物质为乙醇、二氧化氯、盐酸、危险废物,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情形主要为废气事故排放、废水事故排放、化学品泄漏、火灾伴生/次生的大气污染和事故废水污染影响。 项目采取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主要有:加强废气、废水处理设备的检修及保养,确保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状态,安排专人巡视和日常监测,发现故障或超标排放时立即停止生产直至维修恢复正常;化学品存储于专用场地,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巡查,在储存场所加强用火管理,配备消防设施,制定严格的管理条例和岗位责任制,加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危险废物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危险废物的运输、贮存过程的管理。 报告表分析,在做好报告表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后,可有效防控项目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影响。 (六)总量控制 根据报告表核算,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为0.073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