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环境管理 在线办事 专题专栏 数据开放 互动交流
首页

《关于划定茂名市第一阶段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通告》解读
发布时间:2020-01-07 11:10:40 来源:茂名市人民政府 字体大小: 【    

政策原文关于划定茂名市第一阶段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通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工作方案>的通知》(粤环〔2018〕23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粤府〔2018〕128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为进一步保护和改善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加大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整治力度,我局草拟了《关于划定茂名市第一阶段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通告(征求意见稿)》。现就有关内容作如下解读:

  一、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必要性是什么?

  随着机动车污染控制日益严格化,非道路移动机械,如各类工程机械排气中污染物的排放分担率逐渐提高,而一直以来,我市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监管都落后于机动车,甚至是空白,使大部分非道路移动机械都疏于维护保养,加上大部分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柴油机所使用的柴油硫含量偏高, 导致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排放更加严重,对我市空气质量的负面影响已不容忽视。

  二、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依据是什么?

  (一)文件依据:

  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工作方案>的通知》(粤环〔2018〕23号)“各地级以上市要划定低排放控制区(包括但不限于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禁止使用冒黑烟等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粤府〔2018〕128号)“2018年年底前,各地级以上市要完成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划定工作,加强对禁用区内非道路移动机械符合性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在禁用区内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行为”的有关要求。

  (二)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修订版):

  第六十一条 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

  第一百一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使用排放不合格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或者在用重型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未按照规定加装、更换污染控制装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处五千元的罚款。

  违反本法规定,在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由城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2.《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0号):

  第四十五条 本省销售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应当符合现行执行的国家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相应阶段排放限值。

  在本省使用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超过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不得排放黑烟等可视污染物。

  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

  第四十六条 非道路移动机械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按照规范对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维护检修。对超过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应当维修、加装或者更换符合要求的污染控制装置,使其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经维修或者采用污染控制技术后,大气污染物排放仍不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不得使用。

  第四十七条 非道路移动机械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在进场施工时,应当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台账。

  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水行政等有关部门应当督促建设单位使用符合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

  三、什么是非道路移动机械?

  指装配有发动机的移动机械和可运输工业设备。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机械类型: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摊铺机、平地机、铲车、开槽机、打桩机、混凝土输送泵、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耕整地机械、灌溉机械、植保机械、叉车、起重机、装卸搬运机械、牵引车等。

  四、什么是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

  对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定义主要参照《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等8部门关于印发<广东省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粤环发〔2019〕6号)。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是指使用过程中排放黑烟等可视污染物或排气烟度超过《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排气烟度限值及测量方法》(GB36886-2018)所规定Ⅲ类限值的非道路移动机械。

  五、《通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将市区(茂南区、电白区)城市建成区划定为第一阶段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

  六、《通告》起草过程中是否征求了意见?

  已征求各地、各有关单位意见,并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规定期限内未收到回复意见。

  七、《通告》什么时候开始实施?是否规定了有效期?有效期时间是多久?

  通告从印发之日起开始实施,有效期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