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学党史、办实事、树标杆”示范创建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市生态环境局结合乡村振兴为契机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以办实事为抓手,学做结合,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整治,着力解决乡村最直接最现实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靠前服务,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机关党委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实“一线三排”工作机制,指导督促企业落实生态环境安全主体责任,按规定制定或修订应急预案并落实在线备案,消除生态环境安全隐患,为全市生态环境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此外,市生态环境局还以聚焦“十四五”深入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任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涉及污水治理、噪声扰民、溯源治污等群众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进行查处,目前,已处理信访案件581起,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有效提升我市生态环境安全。
主动服务,开辟环评“绿色通道”
在学党史办实事上,市生态环境局将工作项目化、项目具体化,把“我为企业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对行政审批项目压缩至15个工作日和7个工作日;对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核发、固体废物跨省转移许可审批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对辐射安全许可证核发、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审批时限压缩至6个工作日和2个工作日。对符合条件项目实行承诺审批和豁免管理,对疫情防控、能源供应、交通物流、医疗资源、生态环境等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同时,畅通“广东政务服务网”、“广东政务服务”APP等便捷渠道,引导企业采取非现场方式申请办理环评审批事项。目前,市生态环境局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全部实现“全市通办”。
高效服务,大力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市生态环境局把学习党史作为推动环保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积极发动全系统党员干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基层农村,着力解决乡村最直接最现实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如高州杏花村、茂南大坡村、信宜赤坎村、化州茅园村、高新文化村全部采用“3级化粪池+9级污水处理池+湿地绿植吸附”模式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厕所革命”、污水处理、雨污分流,实现全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
据了解,今年省下达我市农村污水治理民生实事办理任务50条,已完成27条自然村的污水治理任务,剩下的23条在今年9月底前开工建设,11月底前全部完成治理任务。
目前,市生态环境局机关各党支部、各分局党组织结合环保本职工作实际开展办实事17件、社会调研活动7次,积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